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专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为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实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和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根据《绥化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精神,结合专业师资队伍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外国语系俄语专业目前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朝气蓬勃、实力较强,,具有较大科研潜力的教师队伍。
●年龄结构:绥化学院俄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45岁以上教师3人,35岁以下10人。高级职称在45岁以上,初级和中级职称都在35岁以下。
●学位结构: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专职教师有9人(含在读),占专职教师比例的69%。
●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初级技术职称2人,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为84.6%。
近年来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做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改善和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层次,强化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同时重点培养在岗教师,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有两名国外博士生(1人在读)。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研究生的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现在的69%。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专业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发挥教研室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方面的作用,发挥中老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传帮带”作用,通过集体备课、联合科研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我提高计划,定期检查、考核。
◆开拓对外交流、学习的渠道和方式,借助外力培养专业教师。
本专业的外籍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以外,还对在岗的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更多了解俄罗斯在相关方面的学术动态。
(一)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35岁以下的教师有十名,占总人数的77%。因此,青年教师培训、提高的任务和压力也比较大。
(二)俄语专业专任教师基本上都是师范类院校毕业,影响了应用性学科建设的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以《绥化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精神为指引,为“十一五”俄国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师资保障和智力支撑。努力建设一支与俄语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数量适宜、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专业师资队伍。
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注重引进“双师型”师资,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好人才引进的质量标准,注重人才储备工作。
根据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引进高级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满足教育部规定的生师比为18:1要求,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
年龄结构:俄语专业专任教师平均年龄应保持在35-40岁,正高职平均年龄保持在50岁左右,副高在40-45之间。
学位结构: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专职教师要达80%以上。
职称结构:应让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中级职称专职教师比不低于60%。
牢固树立“青年教师兴则专业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目前俄语专业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大,学历需要继续提高和教学能力需要加强的现状,响应学院的“青年培训工程”计划。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加强教师岗位培训。
积极参与学院的“教学名师工程”,促使本专业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科研精神。
1、继续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层次,加大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重点培养在岗教师,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考取博士提高在岗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着重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
确立教师学术发展方向,培养教师学术意识和学术个性。在普遍提高教师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培养目标,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条件,使之尽快成为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3、继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专业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4、开辟多种对外交流、学习的渠道和方式,借助外力培养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增长见识。一方面根据学科、课程建设的需要,每年选派教师到知名高校进修或访学,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另一方面与国内、省内知名学者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聘为客座教授、学术讲座等方式,在学术研究和发展方面予以指导和培养,以此提高我们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6、加强制度管理,完善和落实了教学、科研奖励办法。
加大力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加强培养教师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自觉性,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